Yaris從2006年11月在台灣上市以來,就一直穩坐國產車銷售量前五名的寶座,雖說掛著「Toyota」的廠徽,就算是擁有票房的保證,不過在自身的產品力來說,就小車的動力、空間、外型等各方面,Yaris也還有不錯的優勢。9月29日才上市發表的小改款Yaris,在機械結構都沒有更動的情況下,外型、內裝卻做了部分小改款。在外型、配備略微修正的情況下,各級距新舊相對售價,也向上小修了1~3萬元不等的漲幅,無論在視覺效果,還是荷包因素下,都會刺激消費者的神經。


小改款的Yaris在外型上雖然做了一些修整,但是與前一代的造型還仍然有著90%以上的相同,如果不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,也許你還會忽略到底是改了什麼?當然啦,如果是Yaris車主,或許還是可以一眼就認出其中細微的差異。這一次改款,主要就是針對車頭、中控台、車室隔音…等環節做修正,其餘相關引擎、底盤、變速箱等重要機械結構,則還是維持與前代相同。


外型與前代仍有90%以上的相同。


外型討喜是主力訴求。


魔幻紫的塗料近看時金光閃閃,相當漂亮。


小鴨的造型在很遠就能認出來了。


尾燈的配色略有修改。

本次試駕的是Yaris的G款,再上面也還有S的頂級款,G款與S頂級款在外觀上,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沒有:前霧燈、裙角、後擾流板、HID氣體放電式頭燈,而室內2-DIN的DVD音響,在G、S的最高級款身上,都可以看到;但是我今天試駕的是G系列的倒數第二款,因為它沒有DVD的配備。說起來Yaris還真複雜,一個1.5升排氣量的小車,共分了10個級距差別,入門的E款分成2種配備選擇,G款分成5種,S款分成3種,共洋洋灑灑的10種,價錢也從49.9~64萬元不等,大約一個級距就差個萬把塊、至兩萬不等。不過就這次改款來說,之前那麼多的級距,現在也精簡成6個選擇;入門的E款只有1種,G款分成3種(Fabric織布座椅、Leather皮椅、Smart感應鑰匙三款),S款分成2種(主要差別在有無感應鑰匙,及鋁圈等配備)。但是我們今天先不談這個級距配備的差異,單就我手邊現有的車型來說就好了。


全車系都沒有天窗可選。


這次改款分成6個級距,不若之前10個級距那麼複雜。


級距雖然少了,但是價格卻也略略上揚1~3萬不等。


這個顏色真的很亮眼。


目前Yaris月銷量約在1300台上下。


今天試車的主角就是1.5G-Smart款,有感應鑰匙的那台。

外觀小改
小改款一向都會在水箱護罩、鼻頭、車燈上動手腳,小改的Yaris在車頭部分,先把稜形的大燈線條,稍微修飾了一下,讓它靠內側的部分多了一點曲線,而前保桿與頭燈接觸位置的地方,也削切成一個更垂直立體的角度,看上去就像是把頭燈鑲嵌在中間,造成不錯的深邃眼眶效果;另外,頭燈也還有手動水平自動調整的功能。進氣壩的的部分,也比前代更為擴口,之前從引擎蓋兩邊一路拉到下氣壩的大「U」字稜線造型,現在變為被前保桿橫跨而中止,不過水箱罩向內略縮的設計,讓前保桿看起來更突出,也使得由引擎蓋拉下來的褶線,變得更立體而銳利。前保桿下緣兩邊,變成外掠的飛翼造型,其中預留了霧燈的位置,而下端原來「井」字形的下氣壩,現在變成更寬的橫條造型。整體看過去,Yaris的車頭比之前更有氣勢,但可愛喜感還是最主要的視覺元素。


前保桿鑲嵌頭燈位置有加深,顯得立體許多。


看起來頭燈外型有變化的視覺效果。


水箱護罩也有修改,進風口向內縮了一些。


鼻翼兩邊變得相當立體。


側邊方向燈殼列為選配。(抱歉,我的影子入鏡了。)


小小三角窗的造型。

來到車側,沒看到方向燈整合在左右後視鏡燈殼中,而是置於A柱下方葉子鈑上,這應該是選配的問題。原本的五幅鋁圈,現在變成八幅造型,就我自己洗車的經驗,鋁圈的肋條越多,洗起來越累,不過哪一種看起來好看,就見仁見智了。門把上的按鈕是控制門鎖開關,只要輕輕按下,就會將車門鎖起,而在0.7~1公尺的範圍內,只要攜帶「Smart Entry」(晶片感應鑰匙),輕拉門把就可順利打開車門。轉到車尾,Yaris令人注目的車身腰線,一直劃到後車燈位置,這一個環節,包括車燈造型,都完全沒有更動,尾燈燈殼的形狀還是維持像「鯊魚背鰭」的外觀,只是其中倒車燈、方向燈的區塊鋪陳,比以前稍為做了一點變化,之前的樣子是上方一整區紅色,下方一塊方形的白色區塊雙色設計。尾門也有軟質門所按鈕設於門把上,這個環節處理的還蠻有質感。


門把上按鈕一按下就可鎖車。


尾燈造型不變,但是顏色區塊改變了。


尾門上的啟閉按鈕。


腰線線條相當迷人。(抱歉,我又入鏡。)


尾廂隔板的拉線掛勾有點單薄。


尾門的下拉隱藏式把手。

掀開後箱蓋,後行李箱擋板的升降拉線,是勾在尾門窗框的鈑件上,不過這裡的掛勾造型,我覺得如果可以做成一個塑料鈕扣掛勾,看起來應該也是不錯的,現在的造型有點單薄。後座底板可以掀起,而座椅也是6/4分離設計,所以雖然後行李箱空間不大,但至少還有椅背可以倒下,必要時還能增加一點置物空間與變化的靈活性。拿掉後箱的底鈑,可以看到一套簡單的手工具包,還有千斤頂的伸張連桿,再底下就是備胎,但也不是Full Size的。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,有千斤頂連桿,那千斤頂跑哪去了?我後來找了半天,終於在駕駛座的底部發現了千斤頂,外面還有一個塑膠飾板的外殼,真的是太會利用空間了。


後廂空間看起來不大。


拉開底板底下有工具包、千斤頂連桿。


再下面是備胎,不是Full Size的。




千斤頂本尊躲在駕駛座下面。


後座椅背全部放倒。


椅背布面的平整度設計有點凌亂。

我把後座椅打平,發現雖然它的空間多變化,但是在後方座椅的布料及車縫方面的平整度來說,看起來有點凌亂,原廠似乎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美感(是不是我太龜毛?不過我是拿同級距小車的經驗值來感受的)。後座椅背上的兩片拉柄,可以清楚的看出,它的後座不但可以「前後移動」,椅背角度還可以「前後調整」,重要的是,它還可以再「向前傾倒」,把後座的空間全部騰出來置物。


後座椅上的傾倒拉柄。


後座椅可前後15公分滑動。


後椅背可前後10度的傾斜變化。

進入前座,在整體鋪陳方面,並沒有特別的大幅度更動,唯一幾項不同就是全車系多了AUX-IN音源轉接器,還有G等級以上採用縱列式中控台,兩側前門門把的淺色扶手,改採深色調處理(因為怕車窗玻璃反光,所以採深色處理),以及G、S等級的頂級款,都配備恆溫空調。就我很努力的研究了一下,它的縱列式中控台,據和泰汽車說,在設計上有了一點變更,不過我整體看上去並無太大不同,唯一不同的,就是多了直列式三環空調按鈕兩邊的換氣孔。在方向盤的左邊,整合有音響快撥鍵,能控制音量、選台、頻道切換、換曲目等功能。方向盤右後方是引擎啟閉按鈕,不過啟動時需要踩著剎車踏板,按下約2秒才能順利啟動,如果只是單純的按一下,它只會啟動電門,或是音響電源,就向傳統式的鑰匙開關一樣的三段選擇。


中控台鋪陳與之前雷同。


直列式的三環空調鈕,最上面的是單色液晶顯示,但由於相機偏光鏡的折射效果(我忘記拆下),變成彩色的。


方向盤音響快撥鍵。


引擎啟動按鈕。


中控台造型。


位於中央的儀表板。

Yaris的中控台鋪陳,與Vios相似,最大的特色就是「儀表板在正中央」,所有相關時速、轉速、油量、里程等資訊,都整合在這裡。這樣的位置設計,在駕駛車輛時,感覺前方的路況特別清晰,因為沒有儀表板占了一個空間,就完全沒有東西檔住視線,不過把儀表板設在中間的位置,也有不太習慣的地方,因為我已經習慣正前方是儀表板的位置了,所以在試車時,反而要不斷把頭轉向右邊去瞧一下時速、轉速的相對關係,有種「開車分心」的感覺。我在想這樣的設計,如果儀錶板中有一個警示燈亮了,或許駕駛還不能在第一時間裡就發現車輛的異常,因為它的位置不在駕駛的正前方;不過它也有一個優點,就是當超速時,也許旁邊的乘客也能幫駕駛多注意一下時速,因為它的位置對乘客來說,反而是比較好辨認的。


置物空間是最大的特色。


方向盤下方也有一些置物空間。


副駕駛座也有很多置物空間。


恆溫空調制冷效果很強。


恆溫空調是1.5G的主打標配。


單片吸入式CD音響,可支援WMAMP3等音樂格式。

在置物空間的多元化來說,少了中央儀表板的空間,取代的是一個置物盒,旁邊還有置杯架,下方也有一個小抽屜;蹲到底下一看,在方向盤的下方、中控台側邊,以及排檔座前方,都還有一些收納空間。此外,後視鏡電動調整、折疊收納,以及頭燈5段水平調整的功能鍵,也都安置在方向盤左後方的就手位置。副駕駛座的位置,除了置物空間外,座椅下方還有置物托盤,不過這個托盤的深度應該只能用來放拖鞋、或是雜誌等較輕薄的物品。

這一次在G、S等級的最高款式中,都有配備恆溫空調,這真是相當討人歡心,因為當設定好一個固定溫度後,風量、冷度都能自己調配的便利性,真的是太方便了。就我當天在大太陽的天氣下(抱歉沒有室外溫度的數據,只能說那天是無雲的大晴天,應超過35℃的溫度),空調溫度設定26℃來說,它的降溫速度真的讓人很滿意,大約2分鐘就能有舒適的車室溫度感覺。而音響系統是內建吸入式單片CD音響(全車系都配4支喇叭),支援WMA、MP3的格式,最重要的就是還有AUX-IN外接音源功能,不過這個外接音源的插孔位置在手剎車拉桿的旁邊,並沒有安置在音響面板上。


手剎車拉柄下方是AUX-IN音源輸入孔。


門把扶手也改成深色系,以免玻璃折射倒影。


副駕駛座椅下的置物小托盤。


揭開前門門檻的飾板,那條透明管是雨刷水管。


底部鈑件上方加了隔音塗料。


圖中藍綠色區域就是塗料的面積位置,只有前面有。

撥開前門門檻邊的塑膠飾板,揭開地毯,看到「地盤隔音加強」的實際成果,原來地毯底下在鈑金的材料上,多了一層軟質的塗料,藉此來降低傳達到車室內的噪音值,不過這個塗料並不是全車室都塗裝,它只針對雙前座及中央地板的位置來鋪設,主要原因是專為降低引擎聲浪所鋪設。後座位置的部分,除了先前說的座椅變化外,能替空間加分的地方,就是平整式的果嶺地板,這在後座滿載的情況下,至少中間那名乘員的腳部會感覺舒服一點。


後座可6/4分離。


平整化的果嶺式地板,可以增加後座乘坐舒適感。


天花板的鋪陳。


右前座後方有置物掛鉤。

都會小車
Yaris這一個級距的都會小車,在操作便利性方面,應該是它的重點訴求及強項,不過就我職責所在,免不了還是得將它帶到爬坡、彎道等路段進行測試。Yaris在配胎方面一樣分成三個尺寸,E級配備175/65 R14、G級配備185/60 R15(也就是我今天試駕的尺碼),S級配備195/50 R16(最頂級款才有),這三種輪胎尺碼維持與之前相同的配置方式;在輪胎的品牌方面,則是採用了Bridgestone的B250,這條胎應該主要是以耐磨、省油的經濟性取向為主。


Bridgestone B250的185/60 R15配胎。

以Yaris的1090kg車重,搭配它109hp的馬力輸出來說,在起步時的油門反應也能相當輕巧,所以在起步時如果踩到二分之一的油門深度,就會有明顯的貼背感;當然,礙於它1.5升的小排氣量,所以這個貼背感不會持續太久。New Yaris在機械結構上,都沿用之前的配置,所以仍是採取1.5升直列四缸VVT-i的16氣門雙凸輪軸引擎,這顆引擎在新Yaris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油耗,與舊款差不多,平均油耗是16.6km/l,比起之前的17.2km/l稍微少了一點。另外,在油門踏板的底部位置上,有一個「凹洞」形狀,這個設計我並不是很了解原廠的用意,因為我要全油門時,都必須將腳跟掂起,像是用腳尖去「戳」油門的方式,才能完全將油門踏板踩到底,不曉得這樣的設計是不是為了避免駕駛過度熱血,而故意安排?


油門踏板底部有個凹槽,全油門時,都必須將腳跟掂起,像是用腳尖去「戳」油門的方式,才能完全將油門踏板踩到底。


新Yaris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油耗,與舊款差不多,平均油耗是16.6km/l。


1.5升直列四缸VVT-i的16氣門雙凸輪軸引擎,馬力109hp。


配置4速自排變速箱,沒有手排模式,不過它的階梯式排檔桿,在必要的時候,還是可以當手排來切換。


「斜坡邏輯控制系統」在上坡路段時,不太會有一檔轉速過高,而換入二檔卻又轉速過低不夠力的現象。

Yaris仍是配置4速自排變速箱,沒有手排模式,不過它的階梯式排檔桿,在必要的時候,還是可以當手排來切換,它的D檔就是可以1~4檔之間自由變換,3檔的位置就是可以1~3檔之間自由變換,2檔就是固定2檔,L檔就是1檔;一般來說,我切到3檔的位置,就可以得到不錯的運動感,有一點像是「Sport」模式。而Yaris雖然是四速變速箱,但是實際爬坡的經驗來說,它1、2檔之間的換檔落差,倒是不若其它廠牌的四速自排變速箱來得明顯,因為它有一套「斜坡邏輯控制系統」,所以在上坡路段時,它不太會有一檔轉速過高,而換入二檔卻又轉速過低不夠力的現象(應也與車重有關),它會控制在不同坡段的路面時,引擎與變速箱之間的輸出搭配,以維持最佳的爬坡扭力,及減少換檔的頻率。這顆四速變速箱搭載在Yaris身上,是頗為適合的。


Yaris仍採用EPS電動輔助動力方向盤。

此外,在懸吊方面,由於軸距不長,只有2460mm,所以乘坐起來也會比較有Q度,就台北市區一般道路的行駛來說,它的舒適度還不至覺得台北的路面很差,而到山區路段,就我實際過彎的感受來說,它在過彎的第一瞬間時,一拉轉方向盤,車頭很快地就擺向行進路線,但是懸吊支撐的力道會在之後慢慢鬆懈下來,而如果連續幾個S形彎路下來,它的重心轉移,就會跟不上駕駛方向盤的節奏感。再說到方向盤,小改款Yaris仍採用EPS(電動輔助動力方向盤),這套系統照理來說,在原地轉打時,應有不錯的輕盈手感,且就實際面來說,它也比較不會損耗引擎的動力;不過就我在雙線道的山路間迴轉而「原地急打」方向盤時(往左打到左死點後,立刻又向右打),它的手感還是有些重手(雖然它的迴轉半徑只有4.7公尺),而且輔助力道還有一點「波段」的感覺,這也許是電動輔助的磅數不足,或是轉打太快而系統介入抑制(因為它的動力輔助是速度感應式的,開越快,方向盤越重手),這兩者之間都有可能。

在市區行駛時,Yaris有著不錯的都會感,尤其停車、或是在車陣中,都有不錯的優勢;因為車小,所以停車不用太緊張旁邊會A到東西,因為低速時扭力大,所以換車道時還蠻刁鑽的。進入高速路段,它的加速性雖然輕盈,但是在時速上到80km/h時,引擎傳來的聲浪就會影響心情,而在約100°轉彎的路線行進時,大約時速60km/h,就可聽到輪胎傳來的抱怨聲,畢竟這一款胎的取向是以經濟為主,換到頂級S系列的195/50 R16應該會有改善。


這樣的彎道將Yaris以時速60km/h進彎,是不太適合的。


高速時,引擎聲浪的抑制還有加強空間。


迴轉半徑僅4.7公尺。


過彎的第一瞬間時,一拉轉方向盤,車頭很快地就擺向行進路線,但是懸吊支撐的力道會在之後慢慢鬆懈下來。


就都會小車來說,Yaris是值得推薦的。


頂級S系列會配上195/50 R16的胎。

配備價格
就9月29日下午和泰汽車舉辦的New Yaris發表會中,說明了各級距的配備及售價,其中今年流行的紫色(魔幻紫),被列入最新款的主力車色,另外還有水漾藍,這也是之前沒有的。配備方面,除了今天介紹的G等級,在S等級身上,還有尾翼、前下巴、側裙、後下巴、鍍鉻尾管、琥珀色自發光儀表,黑色皮質排檔頭…等標配,選配還有前霧燈、16吋鋁圈、四輪碟煞、HID附水平自動調整等。在安全的部分,我想大家最注意的就是輔助氣囊,新Yaris全車系都配備兩顆氣囊,而且剎車系統方面,也都標配ABS防鎖死剎車系統、EBD電子剎車力道分配系統、BAS剎車輔助系統的電子輔助。


和泰汽車總經理張重彥為大家揭開發表會序幕,新Yaris預定每月目標是1500台。


全車系都標配雙氣囊。


GOA(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)車體,在受到撞擊時,能讓車艙變形量儘可能縮小。

目前和泰汽車是將新Yaris的每月銷售目標訂為1500台,就之前的銷售成績來說,應不是難事(上月賣了1351台,而自台灣上市以來,總共也賣了47338台,平均每月都在1400台上下)。以下是各級距的售價,而相關詳細的配備,可上TOYOTA官網查詢。

1.5E:52.9萬
1.5G Fabric:55.9萬
1.5G Leather:56.9萬
1.5G-Smart:59.5萬
1.5S:56.9萬
1.5S-Smart:62.9萬


■規格表
車型:Toyota Yaris G-Smart
售價(萬元):59.5
引擎型式:DOHC L4 16V(VVT-i)
排氣量(c.c.):1497
壓縮比:10.5:1
最大馬力(hp/rpm):109/6000
最大扭力(kgm/rpm):14.4/4200
長╳寬╳高(mm):3750╳1695╳1520
軸距(mm):2460
車重(kg):1090
煞車:前碟/後鼓
懸吊:前麥花臣/後拖曳臂
輪胎尺碼:185/60 R15
傳動方式:前置引擎、前輪驅動
變速系統:4速自排

市區油耗:14.7 km/l
高速油耗:19.8 km/l
平均油耗:16.6 km/l
(油耗資料來源:經濟部能源局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09869125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