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Volvo V50被引進台灣,並在2007年改款;原本導入的車型為2.4升的D5渦輪柴油,以及2.5升的T5渦輪汽油。而現在又多了兩個新的選擇,一是2.0升自然進氣的汽油款,另一是2.0升的渦輪柴油車款。今天就讓我們先來看看,身為V50入門車型的2.0升的自然進氣汽油款,到底還有哪些好料吧。


旅行車在歐美地區的受歡迎程度,如果沒實際去過當地,但就算看看外國影集,也是可以想像的。就我個人的感覺,外國影集裡的車款,最常出現的就是旅行車、SUV、4╳4…等,當然一般的四門轎車也有,不過很多都是美國的大型房車(例如美國的警車,沒辦法,誰叫現在還是好萊塢的影片比較流行呢)。這些影集裡就透露出了一個訊息,那就是乘載容量大、車室空間寬敞、甚至底盤結構強,可以Off-Road的車款,在國外的吃香程度,其實佔了一個蠻大宗的比例。

Volvo旗下最賣座的車款到底是哪種車型?其實不說可能沒人知道,在去年之前最賣座的車就是XC90、V70跟V50系列,今年多了一個XC60,同樣也加入了Volvo暢銷車種的範圍;單就這幾款車型的銷售量,就已經佔掉了Volvo全年銷量的一半以上,而V50還曾是Volvo旗下最暢銷的車款。旅行車款會在歐美等大陸型國家大行其道,其實也沒有甚麼好意外的,因為那些國家的地域範圍大,一個小旅程就動輒必須開車超過數百公里以上,而跨洲旅行開個數千公里,也是常有的事情,所以承載量大、乘坐空間舒適,就變成購車的首要考量因素之一(因為跑遠程所必須帶的隨身物品也就跟著增多,所以承載空間要大;而長途駕車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減輕乘員及駕駛乘車疲勞的車室環境,所以乘坐空間要舒適)。

■ PART 1 ■

來自北歐的傳承

在Volvo汽車上,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北歐斯勘地那維亞文化的明顯影響;重視典雅、功能、以及簡捷的特色,很容易就都反映在Volvo汽車從裡到外的設計上。自1950年代開始,這樣的設計傳統、以及獨特的風格特徵,就已經是Volvo汽車所要表達的設計精髓的一部份;例如垂直角度的車頭、V字造型的引擎蓋、向外凸出的兩側肩線、以及尾燈的造型等等。在V50身上,我們一樣可以看到雙嵌的立體V字型車頭;水箱罩前的V字,兩端的飛掠線條直接拉向A柱的下方,拉出兩側車門邊的肩線線條,而下氣壩的V字造型,就是面部的下巴,與上方氣壩的區域形成一個咬合的面相。


Volvo的氣壩並沒有像目前德、法系車種一樣,做成誇張的擴口造型,而是以簡單的梯形,搭配鍍鉻的邊緣飾條,來顯示簡約的精緻感。而中間的進氣隔柵,也是以簡單的「井」字設計來鋪陳。「VOLVO」這個名稱源自拉丁文中「不停滾動的輪子」的意思;在1927年掛上第一輛汽車產品之前,它曾經被使用在滾珠軸承產品上。Volvo以圓圈加上箭頭的標誌(♂),代表著「鋼鐵」元素,象徵以產品耐用而聞名的瑞典鋼鐵業。從此以後,鋼鐵元素標誌就在世界各地代表著Volvo汽車。對於Volvo而言,這個現代化的標誌更象徵著對安全、品質、以及設計的堅持;截至2006年止,這個標誌一直都由Volvo汽車與AB Volvo(Volvo汽車負責大客車及卡車等商業用車的公司)共同使用。

V50中央象徵的安全鋼硬的廠徽,不像S80是以單獨的♂記號,搭配左低右高的斜線,而在♂廠徽外側,還是有一個正方形的方框,如果日後能與S80或XC60一樣使用大形廠徽銘牌,看起來也許會醒目一些。




車頭線條可以看到V形的飛掠褶線,從車燈的內緣,快速伸到A柱左右後視鏡下方,拉出深邃的車身兩側肩線線條。HID氣體放電式頭燈的淡藍色外框,也散發出不錯的車頭神韻,遠看有一點像是S80的頭燈線條,不過內側上緣的邊角較為方正銳利一些。底下是霧燈的位置,列為V50的標配之一。




車側除了車門上緣維持傳統的肩線明顯凹折設計外,車門的平面中央是一道防撞飾條,門緣底下的位置也是一道防撞飾條,再下面裙角的位置與車頭相同,是塑料的包覆設計。


左右後視鏡的下方是「BLIS駕駛視覺盲點資訊系統」的偵測雷達,它可以偵查後方的來車,當來車接近到雷達的偵測範圍時(我自己目測約15~20公尺左右吧),它內側的警示燈會亮起,以提醒駕駛人注意後方的來車。這套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在變換車道時,讓駕駛看後視鏡時還可以有另一個依據,避免因為視線的死角而發生危及行車安全的事件。就我實際測試了一下它的準確率,在開車時,我以手伸出車外,在感應器的前面揮舞,沒想到它居然不理我,裡面的警示燈絲毫不會亮起,但是當後方有一部車開過來的時候,它卻又很快地亮起了燈號來提示駕駛員,所以它的辨別能力是很智慧的。








來到車尾,就是V50最重要的特徵所在位置,旅行車的後廂造型。從側面看過去,可以發現它的尾燈面積似乎比其它的同門師兄地都大。的確,為了造就後廂的高度,以及乘載空間,所以尾燈為了配合造型,上端特別狹長了一些。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V50的車子很高, 它其實高度才1499mm,比起S80的1493mm,幾乎是沒有甚麼差異的。

後廂尾門的後擋風玻璃的設計,是接近垂直地面的方正造形。車頂的上方是一個鯊魚鰭天線,從後面仔細一看,突然發現原來它的造型就是Volvo近年來的「凸」字形車體形狀,連天線線條都很酷似它的尾燈線條。後霧燈、倒車雷達都一樣俱全,保險桿的上方位置是一個類似腳踏門檻的塑料防滑條,這個設計不用說一定就是讓人站在上面放置物品的功能。這個防滑條踏板在洗車時也一定相當好用,因為我就時常因為洗車子的車頂,而搞得手、胸口都被肥皂水弄濕了。

車頂設計的行李支架,不若D5、T5是鋁合金的材質,摸起來像是塑鋼材料,不過消光的霧面造型,也很搭配車子的風格。後擋風玻璃的上緣兩邊,各有一個類似後擾流片的設計,但是做的小小的,所以我推測它的功能是讓車輛在雨天時,減少後方玻璃兩邊汙水沾附的設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進入車室,黑、灰的雙色內裝鋪陳,讓中央控制台的木紋面板顯的特別顯眼,而薄片式的中控台設計,也是維持一貫的傳統;也就是這個設計,讓Volvo的車室特別顯現出北歐設計的巧思。中控台整體也都是採用軟質的塑料包覆,不過你聞不到什麼塑料的味道,感覺精緻度還不錯。而中控台的設計也沒有做太多的線條或稜線,很符合北歐的簡約概念。






方向盤上面右邊是音響、語音電話的快撥鍵,另一邊是定速巡航的開關,而方向盤是以真皮縫線包覆。


儀表板也真是設計的很簡單,除了兩個大圓的邊緣有設計鍍鉻的線條修飾,都不做其餘的花俏造型。中央液晶螢幕的上方,是綜合行車資訊的顯示幕,下方就是很簡單的里程顯示碼表。


透過方向盤左邊的方向燈撥桿,可以輕鬆閱讀儀表板中央的行車資訊;按下「INFO」的按鈕,再配合它左邊的轉鈕,就可以切換行車資訊的選項;而按下撥桿頂端的「READ」鈕,可以得到車況的提示警訊。例如我的尾門沒關好,或是雨刷水量不足時,它就會以「MESSAGE」的方式,將資料顯示在中央儀表板的液晶螢幕之中,來告訴駕駛注意。









而除了行車資訊外,其中DSTC動態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的功能開關,也是從這一個地方選擇開啟或關閉。


在左邊出風口位置的下面,是大燈開關的轉鈕,不過這個轉鈕的尺寸做的還蠻小的,大約只有一個10塊硬幣那麼大。另外,前後霧燈、加油孔蓋,還有儀表板的燈光,都是在這邊控制的。


方向盤右邊是前後雨刷,以及噴水馬達的控制撥桿,與一般車輛的設計相同。


中控台的陳設很清爽,出風口的下方就是吸入式六片CD音響,High Performance擴大主機的功率是4×40W,而且全車搭配8支喇叭。中控台的左邊是鑰匙開關,雖然它不是使用One Touch Start,或是感應的晶片鑰匙,不過它還是將鑰匙孔控設計在中控台上方,而不是做在方向盤後面的方向機柱上。V50的鑰匙也很特別,它不是傳統的金屬片鑰匙,而前端伸出來的是一段感應棒,將它插入鑰匙孔,就可以如同一般鑰匙開關的方式,以旋轉來啟動引擎。鑰匙上面整合有車門的啟閉鈕、室內燈、行李箱開關等按鈕。再將它鑰匙中央的金屬片抽出,其實是一片鋁合金鑰匙,可以用來開關車門、手套箱等。










中央控制台面板的上方是行動電話的控制鈕及撥號盤,它可以透過藍芽的裝置,與手機做聯結。只要你將手機的藍芽開啟,設定它自動找尋手機配對,找到你的手機之後,它會顯示一組四位數密碼,將這個密碼輸入你自己的手機後,就可以讓手機變成車用電話,而且還可以有喇叭擴音,以及隱藏麥克風的收音裝置。

中央面板下方就是雙區恆溫空調的控制區域,不過它的人形示意標誌不是鍍鉻的大型人形浮凸設計,而是印刷上去的人形,雖然維持了不錯的創意度,但是與S80、XC90等車型的大型人形示意標誌比起來,就顯現不出太多的特色感。而ECC雙區恆溫空調的控制,是以按下溫度控制鈕,來切換左右雙邊區域的冷熱溫度,或是兩邊統一由中央控制。

空調的功能當然還包括有配備IAQS車室空氣品質監測系統,透過空調的「AUTO」內外氣循環自動選擇鍵,IAQS(Interior Air Quality System)「車室空氣品質監測系統」裝置將會啟動,且能隨時監控進入車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,不但能暫時關閉進氣口閥門將有害氣體隔絕於車外,其活性碳過濾功能,也可以避免任何異味進入車內,保持良好的車室空氣品質。

這次我試著將車子停在公車後面,大概10秒就還是聞到了難聞的廢氣,不過再一分鐘左右,廢氣的味道就不見了,所以系統的偵測還是會有時間較慢的差距,手動的方式還是比較即時。




排檔座中央看得出來有手排模式可以切換。V50 2.0採用的是Powershift的六速DCS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,不過沒有S的Sport運動模式可以選擇,想要熱血一點,就得全靠自己來。後面的手煞車拉柄,其作動的方式就跟八代Civic一樣,拉起來像是一個數字的「7」字,感覺就像是用抽出來的方式拉起手煞車。置杯架的前端是BLIS駕駛視覺盲點資訊系統的開關按鈕,置杯架除了可以放杯子,還可以放原廠的煙灰缸,置杯架前方的圓孔就是點煙器的位置,不過點煙器似乎被拔掉,不曉得放到哪去了。置杯架的左邊是一個小置物空間,看起來像是可以當作放煙盒的小格子。

我上次試S80 2.5T時就有想過,Volvo品牌的車輛一向很注重車室的空氣品質,但是煙灰缸、點煙器等配置,卻仍然列為車輛設計中的一個環節,不像有些車廠已經將點煙器、煙灰缸都給取消了;不過這次的V50是將這個部分做成外加的裝置,這應該是看個人喜好需求的選擇項目吧。






中央扶手掀開來,裡面有兩個夾層,第一層比較淺,第二層的後方有一個AUX-IN的音源介面插孔,而且裡面還是用絨毛質料來鋪底。








手套箱的開口比較低平,而底部還墊有一塊橡膠的止滑墊,這樣開車時,手套箱就不容易傳來物品在裡面滾動的聲響;手套箱的置物空間是水平設計,裡面還有附加一個夜間照明燈。




雙色門板中的木質把手與中央控制台的面板、中央扶手、排檔座所使用的木料相同,而V50的手把下方沒有做底部,是很單純的手把造型,所以如果下意識的將手機等小東西忘裡面放,就會掉到地上,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。

看到了中控台的鋪陳,以及中央排檔座的設計,在實際上路後,我發現了一個「置物空間」不足的問題。因為我們前座坐了兩個人,兩個人都有手機,而我們又都買了一瓶飲料,所以一時之間,想要放手機時,發現置杯架的位置已經被飲料罐佔了,而兩邊門板上的的手把又沒有辦法放手機;放到門板下方的置物格,又嫌太不方便,放到薄片式中控台的後方,又不太就手…所以,最後我把手機放到儀表板前面的位置,副駕駛座的乘客,就只能把手機放到口袋了。

這個問題應該比較會發生在男性身上,因為男性大多比較習慣上車時,就把手機放在手把的位置或是中控台附近的置物空間中。

門板前端,有一個圓孔與中控台的圓孔相銜接,它主要是將空調的風量導入BLIS警示燈那邊的出風口,以防止左右後視鏡前面的車窗玻璃發生起霧的狀況。






後座的木質把手。


雙前座真皮座椅都是使用8向的電動座椅調整,以及三組記憶模式設定,不過座椅的皮面並沒有設計透氣的通風孔,所以在散熱效果還有加強的空間。座椅的包覆性比起S80密合許多,從肩部、尤其是背部到腰部的範圍,都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被支撐依靠的感覺,整張座椅的柔軟度也不像S80那麼鬆軟,坐起來頗有彈性的感覺。在腰靠的控制來說,因為沒有電動腰靠,所以安置了一個手動旋鈕來操作,但是那個旋鈕的位置離中央扶手的肘枕太近,在調整時不太好下手,幸好這樣的設定不是常常在調整,所以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。







後座兩邊的玻璃在全部搖下時,只能下到窗框的三分之二處,還有三分之一的部分無法全部降下。這個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預防後座如果有孩童時,它不會因為窗框玻璃全幅的開度,而增加孩童頭手伸出車外,或是爬出車外時,所造成的意外。

門鎖的按鈕也是有防盜設計,按下後它會完全沉沒在它的柱孔中,所以無法在外面用鉤子等物品開啟,當然要解鎖開門時,一定要用開鎖的按鍵解除,不然用手指摳它,也是摳不起來的。上次我有說到它頂端外緣的一圈細線,那不是增加觸感或摩擦力的設計,應該就是很單純的合模線而已,不過這個合模線的位置,如果做在看不到的地方應該會更好一點。




後座有設計三個頭枕,而兩邊的座椅還可以升起,變成適合身材較嬌小的乘員乘坐。中央也設計有中央扶手,拉開後中間還有置杯架,置杯架的後方是一個置物盒。在拉開後座中央扶手的肘枕時,因為沒有設計一個拉環,所以不是那麼容易快速上手。在後座椅背的兩端,都各還有一個拉柄,可以將後座作六四分離放倒。當椅背的卡榫被拉開後,它的旁邊會跳出紅色的警示記號,提供操作者識別。














打開後廂,一樣有配置卷軸式的後廂遮陽簾,在捲軸的兩端都有按鈕可以支援快拆的設計。在後廂C柱、D柱中間,也還有設計通風孔道,避免後廂玻璃起霧。行李箱的右邊,還有一個12V的電源插孔。






捲簾頂端的卡槽。




後廂地板也有一個格板可以拉起,將後廂行李作區隔。再把地板拉開,就是備胎的位置;這裡除了備胎,還有一個急救包,裡面是剪刀、繃帶、包紮帶、OK繃、生理食鹽水、消毒橡膠手套等物品。此外,故障三角號誌,以及拖車鉤也都在此。












中央後視鏡有自動防炫功能,天窗是列為選配項目。在中央後視鏡的背面,是雨滴感應式雨刷的偵側感應器位置。






動力與操控
V50 2.0採用的是2.0升自然進氣引擎,馬力145hp/6000rpm、扭力18.9kgm/4500rpm,以2.0升的引擎輸出來說,算是水準之內的表現。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變速系統,採6速Powershift的DCS雙離合器自手排設定,比V50的D5或T5的5速Geartronic手自排變速箱還要有看頭許多。

掀開引擎蓋時,可以看到V50的引擎蓋沒有做太多特殊的褶線或是轉角,而就是單純的一片引擎蓋,也沒有連接頭燈等處的線條。打開後可以看到引擎蓋是由一支相當長的氣壓棒支撐,而且僅單邊的設計,並將引擎蓋撐起約80度的夾角,這對維修時的工作空間也有不錯的助益。






V50 2.0的排檔設計沒有Sport模式,所以如果需要熱血一點的操控,就完全必須依賴手排的切換。在D檔模式下,全油門時轉速會在6500轉換檔,而在爬坡路段時,Kick-Down強迫降檔的反應也不會太突然,油門需要深踩一些(約三分之二的深度以上),變速箱才會自動降檔。而鬆開油門約兩秒,只要沒有繼續在油門踏板上加壓,它的變速箱就會立刻跳到高速檔位,所以它的操控取向完全是以經濟舒適為導向。

切到手排模式,在各檔位變換時的換檔落差,以及頓挫感都很細微,不過在轉速拉到紅線區時,它的變速箱仍會自主的決定,以升檔動作來避免引擎超轉。而在高速檔時,如果全油門踩下去,它的變速箱也同樣會智慧判斷現在是要加速了,所以幫駕駛降檔。在車速不夠的情況下,即使是手排模式,變速箱也會自動降檔來輔助駕駛維持引擎運轉的轉速。

在前麥花臣、後多連桿的懸吊系統結構下,V50 2.0的乘坐舒適性不若S80那般柔軟,但在不平路面的碎震彈跳感也仍能消弭平靜,讓室內的乘員不會有不舒適或是被過度的噪音影響。在模擬繞錐測試時的表現,後軸的重心轉換速度,略為無法隨著車頭的指向而一起擺盪,稍有遲疑的現象。而煞車系統的的設定,屬於較為線性的漸進式反應,所以在急剎車的時候,不會有暴然急停的動作反應。

在曲巷調頭時,從D檔排入R檔後,會有超過2秒以上的時間差,變速箱才會將檔位切入倒車檔,所以如果一切換到R檔,就立刻踩油門準備倒車,只會聽到拉高的引擎轉速,而車子卻不為所動。這樣的設計我這裡不予置評它的優缺點,因為變速箱如果立刻就切入R檔出發,雖然調頭動作可以一氣呵成,但站在安全的角度上,前進時突然又要後退,讓駕駛多一點時間來確定後方無障礙物,是比較安全的考量。






出外旅行安全第一

V50 2.0雖然是V50的入門款,不過在安全配備方面,也同樣完整的配置了雙前座防護氣囊、SIPS側撞防護系統、SIPS側撞防護氣囊、WHIPS頸椎撞擊防護系統、IC側撞防護氣簾(還延伸至第二排),且這些都列為標準配備。而在剎車系統方面,ABS防鎖死剎車系統、EBA緊急剎車輔助系統、EBD電子剎車力道分配系統也是全套上身。至於車輛的防盜系統也配有MMS空氣質量監測防盜系統,可在車輛上鎖啟動防盜系統後,偵測車艙內移動的物體,來進行防盜偵測。

就以旅行車的用途來說,它是帶全家出遊的最佳利器,所以安全配備一定是首要重視的項目。擁有不錯的安全配置,又結合設計前衛的北歐美學造車工藝,我們當然不難想像它之所以會成為Volvo旗下主力車種的原因了。

■ PART 2 ■

長腿美女帶你去旅行

今天陪我們去旅行的美女是昱陵,身高173公分,自己也有多次開車環島的經驗,就讓她來帶我們再看看V50 2.0還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吧。

V50 2.0搭配了17吋的鋁圈。


車頭V形的飛掠線條,一路拉出車側肩線的褶線。


車頭廠徽及上進氣壩都是以鍍鉻線條作邊框修飾。


霧燈是原廠的標配之一,而車頭造型看上去相當有氣勢。




雙色的車門色調。






尾燈同樣有Volvo家族的風格,不過車燈的上方更加狹長,整體尾燈面積更加放大。


這個旅遊的地點還不錯,是個四下無人的環境。


為了提升承載的空間以及便利性,尾廂的造型略為方正,而車頂後半部的角度也沒有向下作出傾斜,主要也是考量了後座乘客的頭部空間及行李空間、車頂載物需求的運用。


V50車頭線條也表現出跳脫的動感。


昱陵的身高與V50 2.0的車高呈現鮮明的對比。








車尾搭配浮凸的肩線,表現不錯的大器感,而車頂架的造型就像兩道眉毛向後飄揚,也表達不錯的速度感意向。






在後座坐直腰桿也有不錯的頭部空間。


後作的膝部空間絕對足夠可以放得下那長長的一雙美腿。




後座車頂也有閱讀燈,車頂手把旁邊也有設計衣架掛鉤。






手煞車拉柄的位置相當就手。


音響是六片的吸入式CD主機,擴大機功率4×40W,再搭配全車8支喇叭。


懸浮式的薄片中央控制台面板,是最主要的車室特色之一。中央置杯架設計在手煞車旁邊。


整合式的晶片防盜鑰匙,插孔位於中控台上面。


駕駛座車頂側還有一個眼鏡的收納盒。


碧海藍天、香車美人。


遮陽板上的化妝鏡護片拉開,照明燈會自動亮起。




天窗絕對旅行車是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。




行李放在後廂,再拉起捲簾式遮樣擋板,就擁有完整的車廂隱密性。


後保桿的上方還有止滑踏墊的設計。


後座全部打平可以好好地裝不少物品,連整個人躺進去也都沒問題。


坐進V50,讓旅行變得好簡單。


昱陵小檔案
身高:173公分
體重:54公斤
嗜好:看電影、聽音樂
三圍:32C-24-36

PART 2及動態的攝影by Akira



Volvo V50 2.0規格表 - 售價:129萬


Volvo V50 2.0油耗表現
市區油耗:8.16 km/l
高速油耗:14.32 km/l
平均油耗:11.2 km/l
(油耗資料來源:經濟部能源局2009.9.30.)
(油耗結果依據歐盟1999/100/EC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09869125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